关键词:
儒家
道德中心主义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同构性
摘要:
儒家道德中心主义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话语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同构性。首先,儒家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辨同马克思早期国家和市民社会之分具有同构性,他们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表达了对人作为“类存在物”的肯定。其次,马克思在其科学的唯物史观话语中,摆脱了“类本质”这样抽象的术语,从现实的人的需求出发,通过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同样,明清之际的儒家也突破了理学严格的天理人欲之分,承认人的私欲和私利,转而讨论公欲与私欲、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关系。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在私有制的胎胞里孕育了公有制发端的趋势。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的发展,王夫之提出“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发展观,表明明清之际的儒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