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BL模式 微观经济学课程 教学实践 人才培养
摘要: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为目的。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将PBL教学模式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融合,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将问题作为导向,将任务作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重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政治经济学 学术影响力评价 武汉大学 影响力
摘要: 2023年,武汉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2020-2022)》课题组发布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间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发刘勇、章钊铭撰写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优势及进路》位列其中。
关键词: 党的领导 现代化 无产阶级
摘要: 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讲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决定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构建者,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了其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力量。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实践 传播秩序 传播学领域 交叉领域 矛盾和冲突 落地生根 相互建构
摘要: 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与传播学的交叉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学领域落地生根并具有开拓性与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传播政治经济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传播置于社会变迁的语境中,关注传播的历史演变和当前境况,质疑和反思现有不合理传播秩序的本质和问题,同时识别传播领域内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从而对当代社会的问题、症状、病因进行诊断、预测并提供某种解决方案。传播政治经济学聚焦于传播实践与政治经济权力的相互建构。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流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能力培养
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因为其理论性强,专业术语的抽象,而让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和存在畏难情绪,这种情况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环节中表现更加明显。该文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两性一度”内在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力培养的实际,从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改造,教学方法的技术性升级,教学方式上的学生有机融入等角度来分析该课程的一流化建设。
关键词: 《经济论》 财富管理 财产 中国经济学 自主知识体系
摘要: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学术界对古希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经济论》之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认识有较多分歧。基于整体性思维的文本分析可知,《经济论》的研究对象是财产(财富)管理而不是家庭管理,从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管理学视角系统解读《经济论》财富思想,辩证地汲取古今中外人类经济思想精华,有助于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学术体系、自主学科体系、自主育人体系。
关键词: 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行为实验教学探索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效果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追思、追求和笃行。采用更为先进、更为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安排,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培养,具有时代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时代化提供了可能,而两者在方法论上的契合为我们采用新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去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行性。本文围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模型构建、实验室实验设计、行为实验教学探讨如何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展开政治经济学教学。在具体的实验室实验中,学生能够“看到”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生活资料随着劳动生产效率提升而不断下降的趋势,可以明晰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全部生产过程。
关键词: 四个自信 课程思政 西方经济学 教学团队 教学实践
摘要: 现阶段,“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僵化、教法单调的问题。该文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方向、内容及举措,为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起源与发展 理论本质 定位
摘要: 一、概览本文旨在用多种方式来阐明主流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尤其是通过将其置于经济思想史中以对它进行定位(本文第二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主流微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史,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其理论本质。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 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特性,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现状。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能够从生产源头入手,降低生产成本,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矛盾和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对生产力发展的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