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工程经济学课程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方法
摘要: 本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改革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通过深入问题分析,提出多项改革策略。首先,采用实用案例教学解决概念抽象问题,将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强调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跨学科知识,增强课程综合性和实用性,解决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薄弱挑战;最后,采取灵活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降低挂科率。基于OBE的教育理念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维目标:知识目标侧重深刻理解核心概念和应用能力;能力目标培养财务运算、经济可行性分析等实用技能;思维目标注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培养。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数字化 教学改革
摘要: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非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理论。本文通过梳理信息经济学教学现状,指出信息经济学课程进行教改的必要性,提出将“数字化”融入该课程中的一系列教改思路,并对其实践运用的学生反馈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以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育出更多复合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 本科生 卫生经济学 满意度 评价
摘要: 目的:评估本科生对卫生经济学课程的满意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5~8月对全国15个省23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914份,有效率为99.56%。本科生对卫生经济学课程的满意度得分为4.22±0.78分。医科大学学生满意度得分低于综合大学(P<0.01)。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经济学专业学生课程满意度均低于临床医学专业(P<0.01)。学生年龄、教学时长和教师数量对课程满意度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参与调查的本科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总体不高,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有差异。应从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授课教师综合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提高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满意度。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异化 道德
摘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历史过程。它既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用智慧与勤劳创造和积累的社会进步的物质和文化成果,也指某一历史时期与以前的时代相比所达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发展道路,都会使人类文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通过对文明异化的微观透视,揭示了文明异化来源于劳动异化。以解答历史之谜为源头,以剖析异化文明为线索,以解析人的解放为核心。共产主义呈现出了文明新形态的全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道德困境,勾勒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精神图景。
摘要: 王东京教授最近出版的《与领导干部谈经济学思维》,将经济学思维归纳为12条准则,并结合现实案例,对每条准则做分析讲解,条分缕析,简洁明快,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我自己是学经济的,读这本书却仍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知道,“需求定律”是推断人们行为选择的基本工具,可学界一直对此存有争议。有教科书说,某些商品“边际效应会递增”,需求定律有时不成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曾用“吉芬物品”佐证“需求定律”存在例外。
关键词: 经济学本科 专业学术写作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摘要: 《专业学术写作》作为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重点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本科生专业学术写作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对当前高校学术写作课程和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进行现状研究,并探讨了经济学《专业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新文科 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路径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文科理念应运而生。新文科理念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对传统文科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代表了教育领域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文科建设已经提上了人文科学各学科的日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入把握新文科理念,深挖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探讨当前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 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经济学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焦点逐渐转向产业链现代化。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面对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对产业链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给产业链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基于新时期背景,提出了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经济学的策略,旨在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摘要: “13万元学费,以后一年工资都没那么多,值得吗?”看着帖子下网友的质疑,甜甜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得失尽在人心。她承认,花13万元报4家公考培训机构,确实有些夸张,但考公是场百里挑一的极限挑战,学习能力不够,就得钞能力来凑,“只要能上岸,一切都物有所值。”在考公的狭路里,不止甜甜,许多人都选择了报班这条捷径。数据显示,3年前公务员考生参培率就已经达到30%,按此推算,仅2024年国考,就有近百万考生走进机构大门。更遑论国考之外,还有各地的省考、事业编、部队文职等大大小小的考试,公考培训的蛋糕之大,可能超乎大众想象。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据资本 生产网络 数据要素 大数据技术体系
摘要: 数据作为信息的数字化形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独立的生产要素。数据具有五种存在形态,作为要素形态存在的数据是数字劳动的对象化产物。当数据要素作为商品,其生产过程的起点是数字技术及数字化生产资料,数字劳动的具体劳动过程以数据挖掘和算法算力迭代升级为核心,内嵌于开放协同、动态优化的生产网络组织之中。数据商品具有商品的二因素特征。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圈数字化变革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数据商品的“价值”由抽象劳动所决定,但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数据商品的资本主义应用即数据的资本化过程。从“劳资关系”来看,数据资本从时空两个维度强化了数字化剥削,开放式生产网络修复劳动力市场的横向分割,智能机器体系以弹性工时取代固定工时。从“资资关系”来看,数据要素的垄断性占有、集中式生产网络与数据驱动市场的形成导致资本的无序扩张,必然会阻碍社会分工的有序演化和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加强对数据资本的引导、规范与治理,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出“中国特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