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甲状腺
转移性肺腺癌
细针穿刺术
细胞病理学
免疫表型
分子遗传改变
摘要:
目的:甲状腺转移性肺腺癌与甲状腺原发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均有重叠,容易误诊。本研究探讨并总结经甲状腺细针穿刺术(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并避免诊断陷阱。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病理科经甲状腺FNA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的患者6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细胞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并与肺原发灶肿瘤组织对照,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6例转移性肺腺癌患者中4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42~71(中位数57)岁。3例有肺癌病史,另外3例无明确病史,以甲状腺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后续经肺活检证实为肺腺癌。超声检查显示3例为孤立性低回声结节,2例为弥漫性病变,1例为多发性低-混合回声结节。甲状腺FNA细胞学特征:穿刺涂片中细胞量丰富,呈三维立体的细胞团或片状排列,3例细胞质内可见黏液。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增大、核仁明显,染色质粗糙,1例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弥漫阳性,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弥漫或部分阳性,但不表达甲状腺滤泡上皮标志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配对盒基因8(paired box gene 8,PAX-8)。分子遗传改变:5例行基因检测,其中3例检测到EML4-ALK融合,3例EGFR突变。结论: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转移性肺腺癌免疫表型交叉重叠,需要进行鉴别诊断。FNA诊断甲状腺转移性肺腺癌需结合临床病史、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三维立体细胞团、粗糙的染色质、显著的核仁、高核分裂象、坏死及细胞质内黏液更支持转移性肺腺癌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