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康复
残余头晕
中医慢病管理模式
摘要:
观察中医慢病管理模式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60例,均于临床确诊,且在开展复位治疗后存在残余头晕的症状,分配入慢病管理组、对照组中,各30例。对照组口服敏使朗片、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慢病管理组依托我科慢病管理平台,个性化的前庭康复结合耳穴压豆疗法、中医学的情志相胜特色疗法治疗,借助微信平台定期给患者推送BPPV相关的眩晕、康复科普及视频,前庭康复疗程,两组同为14天。结果 结束治疗时,两组眩晕相关评测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随访,两组眩晕相关评测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眩晕和生存质量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更好,可以明显改善BPPV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证明了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