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腔引流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胸腔镜肺切除患者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科2个医疗组行肺段、肺叶或复合肺叶切除手术2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一个医疗组使用传统引流管理方案(对照组,109例),另一个医疗组使用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改良组,109例)。对照组腋中线第7肋间留置粗管(20~24F胸腔引流管)至胸顶(引流量<300 ml/24 h,漏气量<20 ml/min后拔除)。改良组腋前线第3~4肋间放置粗管至胸顶(漏气量<20 ml/min后拔除),腋后线第7~8肋间放置细管(7F胸腔引流管)于膈肌表面(引流量<300 ml/24 h后拔除)。比较2组粗管带管时间、总带管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中重度疼痛例数(疼痛评分≥4分)、镇痛泵药物用量和功能活动评分(functional activity score,FAS)。结果改良组粗管带管时间较短[(2.1±1.6)d vs.(2.7±1.8)d,t=-2.715,P=0.007],总带管时间较长[(3.3±2.0)d vs.(2.7±1.8)d,t=2.308,P=0.022],但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4.2±2.2)d vs.(4.1±2.1)d,t=0.247,P=0.805]。在疼痛控制方面,术后第2天改良组活动时疼痛评分较低[(2.1±1.1)分vs.(2.6±1.3)分,t=-2.885,P=0.004],中重度疼痛例数较少(5例vs.14例,χ^(2)=4.670,P=0.031),镇痛泵药物用量较少[(17.9±16.2)ml vs.(27.4±29.4)ml,t=-2.951,P=0.004]。其他指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功能活动恢复方面,改良组术后第2天FAS A级(活动不受疼痛限制)的占比较高[61.5%(67/109)vs.46.8%(51/109),Z=-2.170,P=0.030]。2组术后并发症及切口如期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保证充分引流的同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活动状态,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