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智化 思政课 高质量教学 路径研究
摘要: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以大班为单位、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为特征的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弊端,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思政课教学迎来改革契机。数智化技术为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反馈和内容重建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数智化融合思政课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吸引力,能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
摘要: 齐鲁文化作为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见证,为延续齐鲁儿女情感纽带、凝聚精神力量提供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核心在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是做好新时代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对于优化教育内容体系、完善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方法,增进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主题教育 卓越工程师 职业理想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摘要: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职业理想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文章顺应加强主题教育的时代要求,以为大学生创设卓越工程师职业理想教育为落脚点来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助力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学生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形成具有本院办学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思政课程 时代价值 实践路径
摘要: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高度凝练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新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农林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农林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通过思政课教学将科学家精神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更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一支知农爱农强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兼职教授 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论文评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研究会
摘要: 苏泽龙,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合作导师,历史学博士,《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委、副主编。农业农村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国内多家C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山西省知青创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成员等。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历史
摘要: 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贯彻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融入大历史观,要教会学生把握历史大逻辑、用长时段思维看待历史,把握中国历史、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和大局观,辩证、全面、唯物地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让学生养成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六地”红色文化 近现代史 立德树人 教学机制
摘要: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辽宁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立德树人和资政育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将其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推动教学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本文在阐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剖析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融入课程教学的相关机制,为地方红色文化与“纲要”课程协同创新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思政课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应用实施
摘要: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西方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现代这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改变以往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带动大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摘要: 陕西红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纲要》课的教学中,让陕西红色文化进头脑、润心灵,既可以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革命事件,体会革命烈士的英雄人生,领悟红色精神,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高尚品质。积极探索陕西红色文化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对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清醒剂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国家公祭日 警钟长鸣 第十二届 教科书
摘要: 87年前的12月13日是国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沉重的一页。就是从那日开始,侵华日军的暴行在南京持续了40多天,杀戮了我们30多万同胞。国耻永不忘,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愿吾辈自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