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学好人体解剖学能为以后临床的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具有名词繁多、内容复杂、偏重记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记起来非常困难,记忆效果差等特点.目前而言,医学院校的学生对解剖学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与解剖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关系,资源分配不合理,解剖学只教形态学知识,单一地强调解剖的系统性,而与临床脱离,学习目的不清晰,同时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与医学发展不相符[1].医学院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等.但是由于近十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对标本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导致国内许多医学院校人体标本的紧缺,从而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解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合生理学、组织胚胎学、诊断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提高兴趣.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混合式学习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2],'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