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梅核气
肝气
痰气
摘要:
梅核气的症状和治疗描述最早出自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而梅核气这个病名却最早出自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但迄今在临床上,医者以“梅核气”之诊断而延误患者治疗的事例不断发生。故笔者通过554例初诊为“梅核气”的患者进行了病因病机、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中药治疗的探讨。1 病因病机1.1 真梅核气:本病多因精神抑郁,肝气郁结,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痰湿乃成,痰湿挟肝气上冲于咽喉,在咽喉部痰气互结乃致。本组中507例属此。1.2 假梅核气:痰气互结,交阻于咽部日久,遂积而为瘀,痰瘀交阻,以致精微不化,津液干涸,上下不通乃成。本组中47例属此。2 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2.1 真梅核气:咽喉有异物或团块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空咽时出现或加重,吞咽饮食无碍,且时有时无,时轻时重。伴有口咽干燥、恶心暧气、胸闷腹胀、苔薄或白腻、脉弦或弦细。发病前多有生气或心情不畅,少数病人有恐癌心理。鼻咽部检查可正常或咽喉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不同程度增生。咽喉部、鼻咽部纤维镜检查、食管钡透或食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