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趣味记忆 针灸学 穴位 方剂 背正中线 归类法 胸椎
摘要: 针灸学穴位及方剂,有好多规律易于掌握,归类自编歌诀,便于记忆,方法如下。1 针灸学穴位1.1 数字归类法 如脊柱胸12椎、腰5椎、骶4椎,共21椎,除第8胸椎无俞穴外,余背正中线旁开1.5寸,1椎1个穴位,共有20个穴位记忆。
关键词: 医学院校 针灸实训 安全技术和方法教育
摘要: 医学院校学生针灸学实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为避免或减少学生受到各种伤害,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总结,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实施于教学当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何若愚 针灸学 子午流注针法 接气通经针法 补生泻成针法
摘要: 目的:探讨金代医家何若愚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立足于何若愚医学著作,对其针灸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何若愚在继承发扬《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天人相应、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子午流注、接气通经、补生泻成等针法。结论:何若愚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 针灸学家 出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针灸》 科学技术 科学家 石学敏
摘要: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担任编写组组长,组织中国针灸学会各个二级分会参加研究工作。经过1年多的工作,在广泛收集资料、认真细致调研、反复征求意见、专家精心审修的基础上,编撰了《2011—2012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已于2012年4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关键词: 医学家 中医流派 针灸学
摘要: 罗天益,字谦甫,元代真定(今河北藁城)人。李东垣晚年亲炙弟子,易水学派第3代传人,著有《卫生宝鉴》。他承袭东垣脾胃学说,采摭张元素、张璧(字云岐子,张元素子)父子针灸遗蕴,多次求教针灸大师窦默、忽泰必烈等,终博采众家之长,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针灸特色。《卫生宝鉴》全书70余医案,涉及针灸的医案23例,包括李东垣、忽泰必烈案各一^[1],主要为脾胃病、风病和外感病,其中21例疗效确切,对研究易水学派针灸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针灸学
ISBN: (纸本)9787515202730
摘要: 本书包括大学教材《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的内容, 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提要、解读和深化。
关键词: 针灸学 实训主导 实践技能
摘要: 针对医高专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切实提高应诊操作能力为目标,在针灸学教学中采用以实训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计划和测试方案,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关键词: 名医医案视频教学法 针灸学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院校针灸名医医案视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针灸临床采集的名医医案视频进行筛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医案进行视频整理,授课教师根据视频病案进行备课,并根据临床视频给学生设定相关的问题。结果: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临床针灸名医医案视频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结论:名医医案视频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针灸临床病症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针灸学的兴趣。值得在针灸学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 说课 拔罐 教学
摘要: 说课是高校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本文是《针灸学》“拔罐法”的说课稿,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治未病 针灸学 亚健康 环境 学科建设 人才
摘要: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鉴于针灸与"治未病"的特殊联系,结合长期在针灸临床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在针灸"治未病"的理论继承与创新、"治未病"与"亚健康"、"治未病"与环境及"治未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以利于针灸"治未病"乃至中医"治未病"工作沿着正确轨道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