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针灸学科 学术交流会 学派 澄江 会议 中国科学院 中华医学会 学术流派
摘要: 澄江针灸学派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承淡安先生以及邱茂良、杨甲三教授等传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共同形成的针灸学术流派。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针灸学科的建立、现代针灸高等教育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加强针灸学术交流、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针灸学 灸法 魏晋隋唐 明堂图 针灸教育
摘要: 魏晋隋唐时期是针灸学迅速发展,成就斐然的承前启后重要时期。该文全面且细致地考察了这一时期针灸理论学术、临床应用、教育与传播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其五个主要特点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的问世、重视灸法的研究和应用、明堂图的多次修订与完善、学校式针灸教育的兴起、针灸对外传播的发展与繁荣,并详细论述了这一时期在以上五个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与突出成就。
关键词: 《上海针灸杂志》 快通道 稿件 学术论文 临床经验 发表周期 针灸学 编辑部
摘要: 为了快速反映我国针灸学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使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学术论文尽早、尽快地发表,《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已开通优秀稿件“绿色快通道”。“绿色快通道”简化了论文从审查到正式发表的程序,缩短了论文发表周期。
关键词: 精品课程 信息技术 针灸学
摘要: 教育学是研究和实践培养人的综合性学科,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与技术信息科学的结合,标志着教育学告别传统世界走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学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技术或多媒体技术来从事课程教学,而是强调从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定位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而创设,其本质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
关键词: 针灸学 《干金翼方》 卉籍
摘要: “王遗乌衔”语出自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取孔穴法”。《千金翼方诠释》[1]释为“先王遗留下来的‘乌衔’的方法”,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述之于下。
关键词: 针灸学 卫生经济学 需求弹性
摘要: 针灸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是否存在可替代性因素、治疗持续时间长短以及费用在患者总预算支出中的比重等因素有关,针灸需求的交叉弹性取决于是否存在互补性关系、替代性关系、非关联性关系等,针灸需求的收入弹性则主要指针灸需求与患者收入相关。
关键词: 外科临床 针灸学 学术贡献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针灸治疗 学术成就 外科疾患
摘要: 外科针灸派,即在外科临床中善于运用针刺或者灸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成就的针灸学流派。1、外科针灸派形成的基础:成书于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已经有就灸法运用于外科疾患的记载。《黄帝内经》对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思想和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成为后世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滥觞,九针中的铍针和锋针多用于外科疾病的痈脓切排、放血泻毒,
关键词: 西医院校 针灸学 教学方法
摘要: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医院校学生中普及针灸知识是一项富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及针灸学课程学时少的特点,从教与学2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关键词: 九针 《中国医学史》 《针灸学》 神农尝百草 医学起源
摘要: 在《中国医学史》或《针灸学》中讲授有关针灸的起源时,会涉及“伏羲制九针”。大家熟知“神农尝百草”,而对“伏羲制九针”则相对陌生,其实这二者均是中国医学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讲解时,应阐明伏羲为何人、什么是九针、为何会有这一说法等内容。笔者试将讲解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精品课程 针灸学 学科建议 教学 教材
摘要: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2008年,我校《针灸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11月,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主持的第六届学术年会上,获得优秀课程一等奖。在课程负责人王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借助课程建设,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带动了整个针灸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