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杰出学术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针灸》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学会 核心库 针灸学科
摘要: 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入选2019年度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针灸学 经络腧穴 课程思政 映射点 整合研究
摘要: 《针灸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主要课程,在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全部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是贯彻“三全育人”方针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对《针灸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凝练、分类、规划与整合,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慕课 针灸学 混合式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针灸学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打造针灸学“校园慕课”“金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必将对提高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针灸学教学质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关键词: 电子杂志 办刊宗旨 学术责任 针灸理论 办刊方向 针灸学科 砥砺前行 新征程
摘要: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创刊10周年既是砥砺前行的全面总结回顾,更是启航新征程的崭新起点。回顾10周年走过的历程,始终以"突出特色、创新求精、重在应用、面向全球"为办刊宗旨。始终秉持服务针灸学科发展的办刊方向,始终坚守建设一流针灸期刊的初心使命,始终担当引领针灸理论实践前沿的学术责任。
关键词: 奇经八脉 带脉 腰腹部 少腹 胆经 经脉 针灸学 经络
摘要: 人体有一个穴位,它的名称既是穴位名,也是经络名。它是针灸学上唯一的一个"脉穴同名"的穴位,它就是带脉穴。胆经腧穴,与带脉交会经络上所说的带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与其他经脉纵向走行于人体不同,它是唯一一条横行的经脉。"带"字本意是用皮、布、线等做成的长条物,不仅突出了这条经脉起于人体少腹两侧,沿腰腹部环行一周,如同一根带子将所有的经脉联络在一起的特征,还形象地展现了该经脉具有约束其他纵行经脉,促使机体调和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针灸学会 针灸穴位 循证医学 针灸学科 《规划纲要》 使用指南 规划纲要 规范和标准
摘要: 2022年2月15日,《中国针灸学会推进针灸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印发,要求发挥原创优势,以针灸学科建设统筹医疗、健康、科研、标准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传播,推进针灸学科在区域、基层、国内、国际各层次、各领域的多元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升针灸的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建立针灸穴位诊断的规范和标准,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形成“针灸保健处方”和患者使用指南等。
关键词: 针灸学 教材 背俞穴 斜刺 针刺
摘要: 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提出商榷。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的起源、针刺深度、针刺角度与方向等溯源,说明《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为了避免伤及内部脏器的斜刺操作,有违于《黄帝内经》背俞穴的形态、经脉循行走向的本义,不符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针刺深度以及针刺操作规范。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针刺深度的现代研究,指出背俞穴针刺操作必须要掌握内脏准确的解剖位置以及规范的针刺深度与方向,才能避免针刺伤及内部脏器。
关键词: 针灸学 辨病位 针灸临床诊疗
摘要: 基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与针灸辨病辨证之不同,认为“辨病位”是针灸辨病辨证的关键。根据病位不同,将《针灸学》治疗篇中的病证分为脏腑病、肢体经络病、皮肤病、五官病、妇科病、气血津液病,并分别阐述每类病证的辨病辨证规律及治疗特点,以“辨病位”为核心,构建针灸临床诊疗体系。
关键词: 取象思维 针灸学 中医学
摘要: 取象思维贯穿于整个中医学,其在针灸学中的运用也较广泛,对经络的发现构建与循行分布、腧穴的命名、五腧穴的涵义、标本根结理论以及临床治疗如腧穴主治、手法操作和得气判定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取象思维在针灸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增强人们对取象思维的理解和重视,以探寻针灸学术领域的创新点,推动针灸的相关理论和针灸学科不断的发展,为临床诊疗的认知和把握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