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针灸学
疼痛
癌
穴位疗法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探索临床针灸等中医药疗法通过穴位治疗癌痛的取穴规律。方法 2017年3—5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关于针刺、艾灸或其他疗法作用于人体穴位治疗癌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辅以手工检索。提取纳入文献的取穴处方,对经络、穴位、治疗方式统一规范整理,对使用高频穴位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87篇,穴位处方291首。文献共涉及113组治疗方法,针刺+药物(非西药)[18.6%(21/113)]、单纯针刺[16.8%(19/113)]是癌痛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共选用14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取穴频次多达93次,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69次)。最常使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内关、合谷、三阴交、阿是穴、太冲、中脘、丘墟、支沟、血海、梁丘,该11个穴位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较好的穴位有合谷与足三里、内关与三阴交、内关与合谷,挖掘出高频穴位关联规则14条,聚类分析可聚类为6类。结论中医治疗癌痛以局部取穴为基础,结合辨证配穴,部分配穴既能提升癌痛患者免疫力又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