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湿热病邪
《温病学》
《中药学》
病机演变
阳气来复
湿邪
证侯
证候特点
气分
升降浮沉
外脱
脱证
虚证
战汗
试题答案
救阴
补阴
通阳
附子
乌头属
升浮
摘要:
一、五味即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古人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认识到药物不同的味,对疾病能产生不同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将五味不同的作用,概之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后在不断实践中又得到补充。具体地说,辛味有能散、能行的作用,如生姜散寒,木香行气,川芎行血;酸味有能收、能涩的作用,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梅涩肠止泻;甘味有能补、能和、能缓的作用,如人参补气,甘草和中并能缓急止痛;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如黄芩泻火,厚朴燥湿,黄柏坚阴;咸味有能下、能软的作用,如芒硝泻下,昆布软坚。此外,还有一些药物之味不显著者,称之为淡味,其作用是利水渗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