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任应秋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学术发展 中医学院 中医学会 学术成就
摘要: 任应秋老师是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也是建国以来对中医学术发展贡献最大的专家之一。他的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著述宏富。我们中医学院设立的《中医各家学说》这门课程,就是他建议设立的,最初教材也是他亲自编写的。关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医学术的贡献,其他文章已有详细介绍,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他爱生如子的亲身感受。
关键词: 医原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特色
摘要: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本科教学 中医思维
摘要: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一直以培养本科生中医思维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图形、图像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中医思维的基本图例和应用图例,向学生展示中医思维的源与各家学说的流,引领学生进入中医思维的更高境界,使之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 中医各家学说
摘要: 文章论述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活动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某一学术流派或是某一个医学大家的学术思想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鼓励学生学会自己从医家著作和医案来分析其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期促进学生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中华中医药学会 扶阳 征文通知 论坛 广西中医学院 中医各家学说 火神派 中医临床
关键词: 曾世荣 中医学家 中医儿科学 中医各家学说 医经
摘要: 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著有《活幼心书》《活幼口议》。其对小儿基础理论知之甚详,如小儿生理病理、护养保育、面部望诊、指纹诊、脉诊等,均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证候分类治法作了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概括。
关键词: 郭子光 国医大师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养生康复学 养生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 后天因素 养生学 临床经验集 中医临床 体质学说 命门学说 先天禀赋
摘要: 郭子光大师出生于1932年12月,77岁的他,算是国医大师中的年轻成员,也是四川省惟一的国医大师。他任职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4月入选首届'国医大师'。著有《郭子光临床经验集》,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康复学》等教材。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双语教学 医学教育
摘要: 通过双语案例教学、模拟情景对话、有奖发言、穿插英文小故事、课前与课内融合、课内与课后融合提高了中医各家学说双语教学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引入网络教学并使考查的方式多样化,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高等中医药院校 培养 学生 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
摘要: 《中医各家学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后期开设的一门提高课程,常将它比作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之间的桥梁。2007年,国家16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文中强调了其基本任务就是继承与创新。很多学者也认为中医要发展,继承和创新是必由之路。《中医各家学说》虽然不能等同于中医经典课程,但在中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它很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思想。因此,就其作用而言,理应受到重视。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摘要: 根据《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注重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学派之间的学术传承、注重学术界新理论、新发展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4个方面。加强了课程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