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革命 分权制衡 权力制约 领导权 政治安全
摘要: 作为制度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但其一般性理论价值有待挖掘。不同属性的历史诱发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并由此诞生不同性质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作为制度形态的“自我革命”源自政治史传统,是一种不同于源自社会史传统的分权制衡的新型权力制约制度。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自我革命”制度解决的是在“一元化权力秩序”和德性要求的历史传统中,伦理政治对约束权力的内在需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制度创设和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则是自我革命制度建设的历史资源。通过与分权制衡制度相比较,“自我革命”分别从权力行使主体、权力结构、权力约束的制度安排和运行逻辑四个方面,提供基于本土实践的制度逻辑,发展了权力制约理论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权力制约范式。
摘要: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申请入党的人数节节攀升。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密切相关,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激发入党动机的直接方式、是形成党的认识的基本渠道、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
摘要: “开讲啦!”近日,河南省政协会议室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贯彻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精神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为主题的“河南政协大讲堂”正在进行。宣讲者为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金学锋。此次讲座也是河南省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次集体学习。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政协参加单位负责同志出席。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摘要: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和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与创新性变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与此同时,伴随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的工具化认知、数字化交往、失序化传播,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目标解构、教育关系异化、教育效能降低的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高校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健全保障机制、锻造育人队伍、创新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发力,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中政治 教学 创新路径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高中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文章探讨高质量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学在创新性、时代性、人文性等各方面的新要求,分析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不足,提出为适应高质量发展对政治课教学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变革,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融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摘要: 融媒体时代日趋复杂的网络社交环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融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也为高校思政育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宣传空间,使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得以褪去宣教的色彩,向生动化、直观化、及时化的方向转型,为精确思政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工具的驱动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得以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功能,推动“文化—价值观—教育”的正向循环。为此,高校思政教育有必要活用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优势,在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之上,在网络空间中开辟新的育人阵地,进而推动线下课堂与线上育人空间的结合,更好地释放思政教育“铸根育魂”的时代功能。
摘要: 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和强大威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为确保我军始终听党指挥和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思想政治保证。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要“增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彻底性”。加强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新时代强军实践,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入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一、牢牢坚持铸魂育人根本指向
关键词: 延安宝塔 文学景观 身份转变
摘要: 景观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所呈现的视觉景象。追溯延安宝塔的景观身份转变历程,发现其先后经历了从宗教景观到文学景观、从文学景观到政治景观的多重身份转变。唐宋时期的“锁骨菩萨”传说是对延安宝塔的宗教书写,故该时期的宝塔依然是宗教景观。在明清时期,随着文人们的诗意书写频次的增加,促使宝塔初步脱离了宗教景观身份,并转变成为文学景观。而在延安时期,中外知识分子们的延安书写更是赋予宝塔新的政治内涵,终使其获得了政治景观的新身份。延安宝塔最终成为具有人文属性的政治景观,这是多种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
关键词: 党内集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建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刻的自我革命精神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在全党进行了六次党内集中教育,这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是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前行的主要途径,是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方法,是拓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强大力量。深刻剖析和理解新时代党内六次集中主题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我们党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和继承人、我们更好地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建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实践教育 作用力
摘要: 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育人作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充分发掘文化自身的育人价值,也要以文化实践为依托和载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政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的时效性。可见,积极探索文化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文化实践育人作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现实价值以及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作用力分析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文化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政实践资源的优化建设和思政实践育人的耦合路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