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 思想政治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立足核心素养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教学目标、时政新闻、思辨问题、辩论话题、社会实践”五个维度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出几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 生态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
摘要: 最近国外政治经济学在生态领域的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剖析生态危机的多维成因、探讨应对当前生态危机的实践路径、研究和评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立足新的时代方位,这些理论主张和实践关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引发了对21世纪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有力批判,而且为现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结合对国外生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反思与启示,我们应深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视域,不断深化对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不断向学生群体推送,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创新实践,在网络时代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共中央 调查研究 “陕北肃反” 局部执政 党的建设 毛泽东
摘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共中央面临化解长征“落脚点”危局、巩固局部执政基础以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关键性考验。在应对这些考验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充分运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获悉“陕北肃反”恶性蔓延后,立即开展调查研究,果断予以制止,化解肃反造成的根据地危局。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动员全党开展广泛调查研究,为解决严重危及局部执政基础的经济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着力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对党的影响,成功应对党在自身建设上遭遇的严峻挑战。中共中央领导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全党摆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进而克服全党当时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延安整风运动深入发展和毛泽东全党领袖地位的确立,开创了中共中央领导开展调查研究的范例。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国有企业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从基本遵循、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等方面,科学构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效应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大思政课
摘要: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关键举措。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他各类课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二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各门课程的统一性,以发挥“思政课程”的内在协同效应。处理好这两种协同关系,关键在教师。切实加强各类课程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政治学原理 普遍性 中国性
摘要: 原理是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或道理,是揭示事物现象背后理由的概念,具有普遍性、根本性、本源性。它为事物现象的解释提供基本框架和依据。政治是人类普遍的社会现象。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建制的学科,有其基本原理,并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揭示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价值。政治学作为一门外来的学科,在引进时势必受西方学说的影响。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基于西方事实现象或从西方的角度提出来的,并不具有普遍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的事实现象要求更新原有的知识版图,从中国事实现象中抽象出一般原理,进而重新书写政治学原理。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工会 思想引领 三重思维
摘要: 教育、建设、参与、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新时代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引领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探究高校工会思想引领三重思维方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多举措提升工作质量。把握高校工会思想引领教职工主体,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弘扬主旋律,注重在核心价值、民主建设、创新服务上,引领教职工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 社会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基于社会运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在这一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形成和提高个体或集体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相对独立的自组织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互式运行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外部社会整体环境影响下的泛在化运行过程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完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总体样态,其相互配合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阐释力的有效方式。因此,逐层分析自组织运行、交互式运行和泛在化运行的牵涉要素、展开过程,找到全要素创新、全过程优化的实现路径,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构起新的逻辑框架,有助于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观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与功能,分析其对学生价值观、认知水平、批判思维、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提升课程获得感的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创新评价体系。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并分析教学效果与学生获得感的相关性,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