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晏子 田开疆 政治隐喻
摘要: 汉画“二桃杀三士”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应当是受刘向编纂《晏子春秋》的影响,此图文均属政治劝诫性质。刘向用此故事劝诫元、成二帝,免受权臣、外戚干政,以免王权旁落。汉画中晏子与齐景公形象比较固定,晏子是孔子门徒中“智”的化身,齐景公则为晏子心中的“圣主”。西汉晚期到新莽,象征乱权者的三武士形象,则由负面逐渐转到中性。到东汉,由于民间对三武士“勇节徇名”“轻死重分”等特质的推崇,三武士形象更加丰满。东汉时期,此图像含义与政治“劝诫”的原义愈加偏离,变成对勇者的赞歌。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 志愿服务 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摘要: 广大职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高校具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通过多重有效路径,如主动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积极参与工会系统组织开展的各种职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职工线上多元智媒数字宣传志愿服务,以及助力职工维权和生活服务等,积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促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助力新时代工运事业发展和工会工作改革创新,帮助职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构建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行政管理 课程思政 国际政治学 教学实践
摘要: 课程思政是适应新时代特点而提出的教育理念,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归。以政治性、应用性和时代性为价值特点的行政管理专业如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进行专业建设,是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国际政治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必然要结合专业属性和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调整改进。从教师主体维度讲,教师应坚持课程思政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课程思政素质和提高课程思政能力;从课程建设维度讲,教师应深挖课程的思政资源,将其精准蕴含于教学资料当中;从课堂教学维度讲,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灵活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
摘要: 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式发布,第一批纳入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46个具体精神形态,绘制了一幅精神谱系组图,具有鲜明的内在特征,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和思想引领功能。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认知理解、感悟认同、自觉践行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特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摘要: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浪潮推动下,数据教育、智能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引导,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经验驱动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的转变。然而,在价值、技术和操作层面,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高等院校应创新打造数据思政、实时思政、精准思政、沉浸思政、全员思政的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毅: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中国外交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是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一年。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生产经营 深度融合
摘要: 通过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本文总结了融合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点和创新点,并提出了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及可行的实施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才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旨在为国有企业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德政碑 政治景观 中晚唐 权力构型
摘要: 仇鹿鸣是研究中古社会和士族文化的历史学者,他对石刻文献的征引和擅长使其能够从新史学的视域对中古帝国兴衰有所洞察。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的融合令其行文善于以新文献发现新问题。《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是其诸篇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天文谶纬与政治的互动、基于墓志文本的个案研究、石碑的政治寄意等方面,单章节成文,难以用唯一线索串联。文章专以第四章《权力与观众:德政碑所见唐代的中央与地方》作为讨论部分,揭示石碑作为政治景观之一种所呈现的景观效应、政治意蕴与权力构型。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 以人为本 价值取向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综合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各项活动顺利推进的首要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方向、育人目标、发展持续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德育体系,立足时代特点与学生需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要地,应主动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着力点,持续深化和完善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任务要求有助于我们坚持以人民、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新局面。本文分析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旨在助力高校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