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苏关系
水轮机分瓣转子焊接
工程的社会影响
摘要: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是建国初期重要的工程项目,也是当时中苏友好背景下的国际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鉴于运输需求,原定于苏联制造的大型水轮机转子被分解切割,本计划邀请苏联专家亲临三门峡现场进行焊接,随后组装水轮机组。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骤然恶化,苏联专家撤出,这使得水轮机转子的成功焊接成为三门峡水电站正常投入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当时中国的焊接技术处于引进学习的起步阶段,从未进行过这种大体积、大厚度工件的高难度焊接,而且水轮机转子是一个孤件,如果焊接失败,这个关键部件将报废,三门峡工程可能前功尽弃。为此,国家聚集全国的焊接技术力量进行试验技术设计,比较多家提供的试验方案后,哈工大提供的方案得到了国家领导和工程管理部门的认可。哈工大的焊接专家和青年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圆满地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焊接工程。焊接的成品质量高于苏联专家的设计要求。这提振了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新生的焊接技术专业水平的信心,也为后续的新安江、刘家峡等我国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设施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除了收集和梳理史料外,本研究大量内容来源于该工程主要参与者的口述史访谈。